具備8級抗震、12級抗風能力的中國鐵塔新型抗災超級基站,配備高強度機房、專用油機、大容量蓄電池及“架構光纜+衛星鏈路”雙傳輸系統,確保極端災害下通信生命線暢通;跨越千里的5G+4K“深海養殖直播連線”中,觀眾通過觸控屏啟動指令后,遠在珠海養殖平臺上的無人機隨即起飛,將海鮮運往附近島嶼……
9月24日,2025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覽會在北京開幕。作為信息通信行業發展的風向標,本屆展會以“推動數實深度融合 共筑新質生產力”為主題,全面展示行業最新成果與應用前景。
工業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鐘志紅在開幕式上表示,要筑牢數字基礎設施底座、推動科技創新自立自強、深化融合應用賦能、優化行業發展環境,共同建設一個更加智慧、包容、可持續的數字未來。
“十四五”以來,我國信息通信業發展成效顯著,網絡持續領先,技術不斷突破,數實加速融合。會上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:截至今年8月底,我國5G基站總數達464.6萬個,5G移動電話用戶達11.54億戶,我國在5G用戶普及率、千兆光網覆蓋率等關鍵指標上繼續領先全球;人工智能創新活躍,培育并開源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已快速在電子、原材料、消費品等行業應用;5G應用融入86個國民經濟大類,正加速向生產核心環節延伸……
“無論是用戶規模還是服務質量,中國運營商都領先全球。”華為公司ICT Marketing與解決方案銷售部總裁劉康表示。他坦言,面對業務同質化的挑戰,“破局之道,唯在創新”。要深入細分市場,打造差異化、高體驗的產品,并通過場景化運營提供高體驗感知,實現價值變現和行業高質量發展。
“在科技創新上持續用力,培育更加強勁的發展動能。”中國鐵塔副總經理劉國鋒表示,公司正聚焦算力網絡、低空經濟、人工智能等關鍵核心技術,持續加強科研攻關。
鐘志紅指出,信息通信業要加大技術創新與攻關力度,加速豐富5G-A產品體系,推動高品質網絡落地部署,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,前瞻布局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,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、人工智能等領域科技創新。
現場,一臺具身智能機器人與人類舞者共同演繹充滿嶺南特色的英歌舞。機器人動作精準,與人類配合默契。“這背后,是中國電信的5G超低時延網絡、云計算與邊緣計算能力,保障了海量感知數據的傳輸與AI的實時決策控制。”工作人員介紹。
另一邊的“天翼AI眼鏡”則配備五麥陣列與AI語音技術,可基于星辰大模型實現景點介紹、實時翻譯等多模態AI識別功能。
展會上,行業大模型與智能體、5G-A與AI的深度融合場景集中亮相,數智化未來的圖景徐徐展開……
人工智能熱潮之下,信息通信業積極布局、謀求新機。中國電信副總經理欒曉維介紹,中國電信實現通算、智算、超算及量子計算異構算力全覆蓋,加快智算平臺升級,推出全模態、全尺寸、全國產的星辰大模型,滿足大模型選配、應用、場景創新等多樣化需求,推出80多個行業大模型和30多個智能體應用。
中國移動副總經理程建軍介紹,中國移動建成13個全國性、區域性智算中心節點,構建全棧自主可控、安全可信的多模態“九天”通用大模型,布局50余款行業大模型。“過去十年,超過300萬款App融入我們的工作生活。未來,終端也會走向以Agent(智能體)為中心。”劉康預測,到2030年Agent數量將超過傳統App,每個人都將擁有專屬智能助手,這給運營商帶來嶄新契機。
他認為,為更好支撐智算時代新場景、新需求,要持續繁榮終端和入口的生態:以AI重構各個行業的傳統業務,豐富場景化供給;推進AI和5G-A入端;通過芯片與模組的成本整合降低AI的使用成本,推進AI應用繁榮。
鐘志紅表示,要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,培育一批工業智能體,推動“人工智能+制造”行動走深走實。
來源:科技日報
視頻:央視新聞